現在化肥已經成為農業生產的必需品,然而,也正是化肥使農業從一個無污染的綠色產業變成今天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
近30年來,我國為滿足糧食生產需要,其農用化學品投入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比例。自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化肥和生產消費國。
如今的巢湖,每天每艘船需要處理1萬噸海藻
過量的施用化肥,給中國的環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這種不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僅嚴重污染了我國有限的土地和水資源,更造成了今年大規模藍藻爆發等環境事件。化肥危害到底有多大?央視對此做出了明確的回答!我們所說的化肥就是氮磷鉀肥料,也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很多農民種地也只用這些肥料,而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包含17種:C(碳)、H(氫)、O(氧)、N(氮)、P(磷)、K(鉀)、Ca(鈣)、Mg(鎂)、S(硫)、Fe(鐵)、Mn(錳)、Cu(銅)、Zn(鋅)、Mo(鉬)、B(硼)、Cl(氯)、Ni(鎳)。當然各種元素有各種元素的功能作用。不是每一種作物都需要這些元素。但是任何一種作物都不只是需要氮磷鉀!在我們為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而施肥時,需要再了解一個定律——最小養分律(俗稱“木桶理論”),即作物產量受含量最小的養分影響,產量高低隨著該養分的多少而變化。
木桶原理
最小養分是指植物生長需要在土壤中吸收的一定含量的各種養分中,含量最低且不能滿足植物需要的養分。而作物最終的產量也是主要取決于最小養分的含量,增加其他養分的含量也不能提高作物產量。全方位滿足作物生長需要,不留短板,才能更好的保證作物的生長發育。
1、化肥對人體的危害性
農藥的危害人人皆知,化肥的危害卻少有人知。我們一日三餐無法擺脫化肥的危害,很難找出哪一種食物不是靠化肥生產出來的,就連養的魚,泡的豆芽也被使用了化肥,化肥中的硝酸物質會被人體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這是一種致癌物質。從責任田承包開始二十多年,中國所有的耕地都靠施化肥增收,這種毒素在人體內堆積了二十多年,現代疾病終于爆發了,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癥成了常見病。化肥成了我們食物結構中最大的潛在殺手,而我們又很難擺脫它。為了健康,有人在盲目地進行食補,有人在拼命地鍛煉,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這些都稀釋不了人體內長期積累的以化肥為主的毒素!
2、化肥對土壤的危害
化肥使用過多,超出了土壤的吸收能力
引起土壤酸堿度變化,過磷酸鈣、硫酸銨、氯化銨等都屬生物酸性肥料,即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養分離子后,土壤中氫離子增多,易造成土壤酸化。
長期大量施用化肥,尤其在連續施用單一品種化肥時,在短期內即可出現這種情況。土壤酸化后會導致有毒物質的釋放,或使有毒物質毒性增強,對生物體產生不良影響。
土壤酸化還能溶解土壤中的一些營養物質,在降雨和灌溉的作用下,向下滲透補給地下水,使得營養成分流失,造成土壤貧瘠化,影響作物的生長,導致土壤板結,肥力下降。
大量施用化肥,用地不養地,造成土壤有機質下降,化肥無法補償有機質的缺乏,進一步影響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不僅破壞了土壤肥力結構,而且還降低了肥效。
有害物質對土壤產生污染,制造化肥的礦物原料及化工原料中,含有多種重金屬放射性物質和其它有害成分,它們隨施肥進入土壤造成污染。
3、化肥對作物的危害
長期大量使用化肥,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會顯著下降
作物和人一樣,如果吃的太飽反而不利于成長,不利于自身健康?;适┯眠^多后,作物體內過量的氨基酸、糖類無法被作物及時轉化為蛋白質等大分子,這就引來了害蟲的青睞。
而且會使作物抗病蟲害能力減弱,易遭病蟲侵染,繼而增加消滅病蟲害的農藥用量,直接威脅食品安全。化肥施用過多會引起作物徒長,容易倒伏,嚴重影響作物產量。
4、化肥對環境的危害
過量的施用化肥,在澆灌或下雨時,肥料就會隨水流入周圍的河流、湖泊中,形成農業面源污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藻類滋生,魚類缺氧死亡,繼而破壞水環境。
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水源污染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及指標體系,單位耕地面積化肥、農藥施用量的增減成為評價體系中的一項指標。這標志著,今后各地化肥用量的增減會影響省級黨政負責人的年度評價和五年政績考核結果!!!
考核摘錄:要健全政績考核制度,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完善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及問責制度。嚴格責任追究,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要記錄在案,實行終身追責,不得轉任重要職務或提拔使用,已經調離的也要問責。
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不力的,要及時誡勉談話;對不顧資源和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領導責任;對履職不力、監管不嚴、失職瀆職的,要依紀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監管責任。
總書記指出,要全面推動綠色發展。要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
有機肥與化肥的關系就是你增我減,化肥用量多了有機肥的使用量就會降低,從上世紀80年代算起,化肥對有機肥用量的排減持續了30年。但這兩年,在化肥零增長和有機肥替代的大行動影響下,化肥突飛猛進的勢頭戛然而止。
2020年開始,限制化肥使用政策已開始實行!化肥真要慘了!
4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發布《主要作物化肥定額制的限量標準》,公開9種作物的畝均化肥最高用量。這是浙江省乃至全國首個化肥施用限量地方標準,并將于4月14日正式實施。
9種作物設定最高用肥量
為落實《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財政廳關于農業投入化肥定額制的意見》精神,臨安區通過推廣測土配方、合理替代、精準施肥等技術措施,近五年累計推廣測土配方200余畝次,推廣商品有機肥50177噸,配方肥18364噸,化肥減量1556.5噸。
由杭州市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牽頭,經浙江農林大學、杭州市臨安區產品質量監測中心合作,臨安區制定了臨安區地方標準——《主要作物化肥定額制的限量標準》。通過區分養分范圍,相對應的制定了單季稻、迷你番薯、茄子、瓠瓜、茶樹、桃樹、葡萄、雷竹、山核桃等9種作物的化肥限量標準。
化肥一直被減量還有一個重要因素!
數字顯示,目前中國的中低產田占比達到65%,從根本上而言,沒有健康的土壤,就不可能有可持續的糧食安全。因而,
在化肥之外尋找替代產品便成為必然。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季表示,目前,中國26%耕地土壤的有機質小于1%,有機碳小于1%的耕地占44.8%。而在歐洲,土壤有機碳小于2%時就應考慮采取措施穩定或增加碳水平。
有機質代表的是土壤肥力,與糧食產量正相關。由于有機肥投入過少、有機質下降,由此引發另一個新問題,就是化肥的報酬效應遞減。數據顯示,1975年,一公斤化肥可產出25谷粒,到2008年,這個數字降低到8~9公斤。油料和棉花也是如此,一公斤化肥的產出量降幅達到50%左右。換言之,
短短30年,化肥對糧食生產的報酬效應較之前降低了一半之多。
縱觀全球發達農業國家,
大幅提高有機肥的使用比重是普遍現象,絕大多數都超過了一半這個分水嶺。資料顯示,歐美國家肥料結構中,有機肥的地位舉足輕重,在美國,有機肥料占比46%;英國占57%;德國占60%;法國占37%;澳大利亞占55%;加拿大占60%;韓國占48%;日本更是達到非常高的76%。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
發展有機肥是形勢需要
也是發展的必然。
未來的方向就是
有機肥慢慢替代化肥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去年召開的國際堆肥會議上表示,只有提倡有機無機養分結合,才可保證糧食及農業生產能力的穩定提高,保障中國的食物安全?! ?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未來的肥料要向復合化、功能化和低碳化方向推進,而這些都與有機肥有著關系。
復合化的含義之一就是要做到有機無機相結合;功能化就是要求肥料不僅能提供必要的養分,還要改土、促根、抗倒、壯苗、除草、?;ā⒈9?;低碳化就是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而在這當中,有機肥均大有可為。